阿里巴巴在2025年云栖大会上宣布,未来三年将投入3800亿元用于AI基础设施建设,并计划追加更多资金,这一举措将对AI产业链产生深远影响,从硬件到应用的多个环节有望迎来发展机遇。 阿里AI基础设施投入核心方向阿里的3800亿元投资并非盲目布局,而是聚焦三大核心领域,形成全栈式AI生态支撑体系:算力基础设施:作为投入重点,阿里云将在全球范围内扩建数据中心,计划在巴西、法国和荷兰首次设立云计算地域节点,同时扩建墨西哥、日本、韩国等多地的数据中心,进一步完善全球算力网络。目前阿里云已在全球29个地域运营91个可用区,服务全球500万客户,此次扩建将大幅提升其算力供给能力。芯片与核心技术:重点支持国产芯片替代,投资覆盖AI芯片、GPU等关键硬件,同时发力液冷技术等散热解决方案。例如,与海光信息联合开发下一代训练卡,采用平头哥自研的PPU芯片降低成本,还运用英维克、高澜股份等企业的液冷技术解决高功率密度设备的散热问题。模型与应用生态:加大AI基础模型研发投入,近期将发布基于千问Qwen2.5-MAX的深度推理模型,同时推动大模型在金融、医疗、酒旅、城市治理等行业的落地应用,如与恒生电子共建金融AI解决方案,与千方科技合作推进“城市大脑2.0”项目。 产业链受益环节及企业阿里的巨额投入将通过“涟漪效应”带动整个AI产业链发展,不同环节的受益企业各有侧重:算力基础设施与IDC服务:直接受益于数据中心扩建和机柜需求增长。数据港作为阿里云定制化IDC核心供应商,承建了超过20个数据中心,其营收80%以上来自阿里云相关业务;浪潮信息作为全球AI服务器龙头,预计将获得阿里新增机柜50%以上的订单;杭钢股份为阿里通义大模型提供30%推理算力,2025年Q1已获150亿元订单。芯片与光模块:国产芯片企业迎来替代机遇。寒武纪作为阿里云AI推理芯片核心供应商,2025年Q2获得首批10亿元订单;海光信息的DCU系列GPU兼容CUDA生态,2024年AI芯片收入增长287%;光模块领域,中际旭创作为全球龙头,是阿里800G光模块主力供应商,光迅科技在400G市场占比第一。液冷与散热技术:高功率设备散热需求推动液冷企业发展。英维克液冷技术专利数量行业第一,为阿里提供50kW+高功率液冷方案;高澜股份的浸没式液冷模组PUE低至1.08,节能率达45%,已应用于阿里张北数据中心等标杆项目。行业应用与生态合作:与阿里深度合作的行业应用企业将获得订单红利。恒生电子与阿里云共建金融AI解决方案,覆盖智能投顾与风控;石基信息作为通义千问首批合作伙伴,推动大模型在酒旅行业落地;千方科技2025年H1中标阿里生态项目超8亿元。 产业影响与发展趋势阿里的投入不仅利好单个企业,还将对整个AI产业产生多方面影响:加速算力基建需求释放:在政策推动和巨头投入的双重作用下,AI芯片、服务器、光模块、数据中心等细分领域的需求将快速增长,国产GPU/AI芯片企业如寒武纪、海光信息、景嘉微等将迎来发展机遇。推动技术迭代与创新:光模块正从400G向800G、1.6T迭代,预计2025年全球800G光模块需求量将超过2000万只;液冷、CPO(共封装光模块)等新技术不断突破,将提升算力基础设施的效率和稳定性。促进AI应用落地:行业大模型将在工业、医疗、金融等领域加速商业化,智能制造领域的工业软件和机器人、医疗领域的AI诊断、交通领域的智能解决方案等都将受益于算力提升和技术支持。对于投资者而言,虽然AI基建领域存在机遇,但也需注意风险,如技术迭代过快导致企业竞争力变化、行业估值波动较大等。建议关注业绩确定性强、技术领先的企业,同时密切跟踪行业发展动态和企业订单情况。
|
|